一入酱香深似海,从此它香是路人”。酱香酒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喝懂酱酒需要耐心、细致和品味,而这些品质也正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修养。可以说,能真正喝懂酱酒的人,往往也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人。酱酒虽好,但想要真正品味其精髓,却有一番讲究。关于酱酒的“热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一、酱酒的四种分类
酱酒根据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四种。
坤沙酒:坤沙酒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以其传统工艺和高品质著称。它采用完整颗粒的本地高粱,严格遵循“12987”工艺,即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坤沙酒通常需窖藏3至5年,酒体酱香突出,口感醇厚,层次丰富,回味悠长。虽然酿造成本高、出酒率低,但其品质卓越,被视为酱酒中的精品。
碎沙酒:碎沙酒以简便工艺和亲民价格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通过将高粱磨碎,加速发酵,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碎沙酒虽香气和口感不如坤沙酒丰富,但仍保持了酱香酒的基本风格,易于入口,香味协调。
翻沙酒:翻沙酒属于经济型酱酒,是在坤沙酒取酒后的酒糟中加入新高粱和酒曲再次发酵而成。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成本更低。优质翻沙酒入口微辣,回味带苦感和焦香,尾段留有糟香;而品质较差者则酒体单薄,缺乏焦香,带有明显糟臭味。
窜香酒:窜香酒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其制作方式是在坤沙酒的废弃酒糟中加入食用酒精浸泡后蒸馏而成。工艺极其简化,品质较差,成本极低。市面上价格极低的酱香酒多属此类,严格来说不能算真正的酱酒。
这四种酱酒因原料和工艺差异,品质差别显著。追求品质的消费者通常更推崇坤沙酒。
二、酱酒最经典的三种香气
酱酒香型的确立和三种典型体的发现,归功于茅台酒厂原副厂长、著名勾调大师李兴发。他将它们命名为酱香:口感幽雅细腻,酱香突出;窖底香:带有窖泥香气,风格鲜明;醇甜香:醇和甜润,协调爽口。
这三种典型香型后来被证实是构成正宗酱酒风味的基础,为酱酒生产的标准化、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1965年,轻工业部在山西召开的茅台酒试点论证会上正式肯定了酱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和酱香型的命名。
三、酱酒以53度为佳
传统工艺酿制的新酒酒精度通常在55度左右,口感较刺激。经过3年以上贮存,酒中有害刺激性成分挥发,酒精度损耗约2%,酒体更趋稳定,风格更加典型,因此成品酱酒多以53度面市。此外,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最为牢固,有助于酒体长期保持风味稳定。
四、酱酒并不是颜色越黄越好
很多酒友认为酱酒颜色越黄代表年份越老、品质越好,其实不然。虽然优质酱酒随年份增加会渐呈微黄色,但不良商家往往通过添加色素伪造颜色来冒充老酒。因此,颜色不能作为判断酱酒品质的唯一标准,需警惕人工添加。
五、喝酱酒为什么要配矿泉水
酱酒多为53度及以上,酒精度较高,初饮者往往难以适应其强烈刺激。饮用时搭配矿泉水,可缓解口腔和喉咙的不适,帮助更快适应酱酒风味。此外,餐中饮食会影响味觉,用矿泉水漱口能恢复味觉敏感,更好体验酒体层次。同时,适量饮水也有助于稀释血液酒精浓度,延缓醉酒。
六、酱酒的“三高三长”
“三高”指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酱酒制曲温度在60度以上,发酵温度在45-50度左右,比其他白酒高10-15度,高温环境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类形成。馏酒温度达40度,可有效去除低沸点有害物质。“三长”指制曲时间长、生产周期长、储藏时间长。酱酒制曲就需半年,整个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储藏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
七、酱酒为什么用土陶坛存放
土陶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内,与酒形成“微氧循环”,促使酒液产生“呼吸作用”,加速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推动酒体陈化老熟,口感更趋柔和。同时,这一过程有助于挥发醛类、硫化物等低沸点物质,提升酒的品质。
八、酱酒为什么不用透明瓶装
酱酒中含有丰富的酸酯类物质,这些成分是酒体风味的关键。透明瓶无法避光,阳光直射会导致酒温升高,酸酯物质变质,影响口感,也不利于酒的长期保存和升值。因此,酱酒多采用不透明瓶包装,以保持品质稳定。
九、酱酒也需要勾调
勾调是酱酒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并非简单添加水、酒精或香精,而是将不同年份、轮次和风味的基酒进行组合与调味,以达到酒体平衡、风格突出。酱酒基酒种类多达160余种,勾调需经选酒、小样试调、正式勾调、验证微调和调味等步骤,由专业勾调师精心把控,最终形成口感舒适、风味协调的成品酒。
十、好酱酒需要醒酒
醒酒是提升酱酒品饮体验的重要步骤。开瓶后让酒体与空气接触,逐渐恢复室温,可促进醇、酸、酯、水分子之间的聚合反应,使香气更细腻,口感更柔和,减轻刺激性,尤其有助于初饮者更好地接受和欣赏酱酒的深厚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