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贴牌开发(OEM)是品牌方委托具备生产资质的酒厂制造酱酒,再贴上自有品牌销售。这一模式因酱酒的高利润(占白酒行业26%利润,仅8%产量)成为企业快速入局的首选。
一、酱酒贴牌开发全流程:四步实现品牌落地
1. 资质准备与酒厂筛选
基础资质:品牌方需具备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生产方需持有白酒食品生产许可证(固态法/液态法)。
酒厂选择:重点考察酒厂基酒储量(如贵州黔酒酒厂储量超2.8万吨)、工艺类型(大曲坤沙为优)、合规性(需通过遵义/仁怀酒协备案)。
案例:茅台镇酒厂贴牌需向仁怀酒协提交瓶型、包装设计等实物备案,审查通过方可生产。
2. 产品定制与品质把控
酒体定制:索取样品进行本地化品鉴,确定香型(酱香为主)、度数(53度主流)、口感及价格带(如商务酒定位300-500元/瓶)。
包装设计:酒厂提供包材合作资源,品牌方自主设计瓶型、礼盒等,突出差异化(如婚庆酒刻名、企业定制酒植入文化元素)。
质量仲裁:封存3份样品(双方各持1份+仲裁样1份),作为交货质检依据。
3. 合同签订与生产执行
协议要点:明确灌装费(约1-3元/瓶)、检验报告、运输责任(酒厂代运需加收运费)、生产周期(约40天)。
付款流程:预付30%-50% → 生产完成付尾款 → 酒厂发货并跟踪物流。
4. 合规备案与售后协同
政策红线:2021年起仁怀市要求所有贴牌产品向酒协报备设计及委托方资质,杜绝高仿/山寨乱象。
售后联动:酒厂提供销售数据反馈、补货计划指导,助力渠道动销。
二、贴牌开发的五大核心优势:低成本、高自主、快回报
1. 极速切入市场,规避重资产投入
降本增效:无需自建酒厂(节省数千万投资),仅支付加工费即可获得成熟酿造工艺支撑。
借势酱酒红利:直接利用茅台镇产区知名度,缩短品牌培育周期(如“金六福”借力五粮液代工快速崛起)。
2. 全链路自主权,利润空间翻倍
定价自由:脱离品牌酒透明定价体系,终端溢价空间提升50%以上(如成本100元酒可定价200元+)。
灵活定制:按需调整酒质(如老酒勾调比例)、包装(简装口粮酒 vs 礼盒商务酒),精准匹配细分场景。
3. 低风险试错,精准响应市场
轻量投入:小批量试产(最低100箱起),根据区域反馈调整配方或设计,降低库存风险。
快速迭代:40天生产周期支持高频推新,适应消费趋势变化。
4. 资源聚焦品牌运营,强化渠道竞争力
厂商分工优化:酒厂专注生产与质检,品牌方投入资源拓渠道、做营销,实现双赢。
抢占利基市场:企业定制酒(植入LOGO/标语)、个人收藏酒(刻名/纪念日)等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团购新渠道。
5. 合规化升级,长期价值沉淀
政策倒逼行业净化:备案制推动贴牌酒从“野蛮生长”转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品牌资产积累:持续输出合规产品,逐步建立消费者信任(如习酒、国台早期均通过OEM完成原始积累)。
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开展贴牌业务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贴牌策略和产品定位。同时,需要加强对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竞品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